您的位置: 首页 >校务公开>办学规划>详细内容

二O一七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思路

来源:党政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08 15:33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学年第二学期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教育“四为”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补齐短板强素质,拉高标杆树形象,激情涌动谱新篇,为服务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建设评估标准》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五星三名”工程,办好六十周年校庆,凝心聚力,努力开创学校建设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1.落实师资队伍的“一二三四”,建设一支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职教铁军“一”指一个前提即忠诚,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二”指建设双师型队伍(又称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三”指三高引领即高学历(教师中取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比例达到18%)、高职称(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28%)高素质(具有先锋模范榜样作用的优秀教师)“四”指四个优化即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

以中层干部后备队伍培养为抓手,用高标准引领、以创新驱动、建支撑平台,培养一批集体荣誉感强,顾大局讲奉献的优秀教师干部队伍。

2.建设具有较强科研技能的师资队伍。一是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省市级课题申报,省级以上立项课题数量4项以上。2018年度立项的校级课题和校级小课题的研究数量不少于教师数的30%。做好现代学徒制企业和省成人教育品牌课题2项。二是以双导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校企双元为平台,结合现代学徒制的深入推进,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制定学校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与企业对接平台,引领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发展。

3.扎实开展师资队伍精准培训。一是开展以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为重点的校本培训;二是统筹师资情况开展好继续教育省级以上培训及教育系统、人力与社保系统的培训;三是制定并启动《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培养实施计划》实施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七个一工程"(即“上得一堂好课、练好一项技能、做好一门微课、管好一个班级、带好一类竞赛,写好一篇论文,承担一项课题”) 培养青年教师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自我管理,礼仪修养等八大核心职业能力。四是加强专兼职师资培训。制订《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规范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加强兼职教师教学管理和考核。

4.扎实推动“双师”和“名师名专业”建设,起好传帮带作用的同时扩大学校影响力围绕禹道匠心课程体系,推进制匠工程,构建学院特色的“匠星”专业技能水平认证体系和基本框架。名师工作室要采用新途径新方法进行建设。每个专业确定“双师”素质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组建由2-3名外聘专家、教师组成的团队,着力强化竞赛辅导团队、高考升学教学团队、高工段专业教学团队、青蓝建设团队等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赛,获奖比例力争在30%以上。

(二)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克服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发挥“党建+”作用。以五好基层党组织标准,用党建带学校工作带教学工作带团建全面发展。改变党员教工为学习而学习的状态,通过星级评定、先锋指数评定等措施将思想行动转变到模范带头作用上来,落实到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重点推动学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做教学骨干做师生标杆。以教代会为平台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以国际合作办学为抓手提升学校的国际合作办学理念;以建设“三名工程”为重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以校园文化标志和应用系统建设聚人气扩影响,宣传职教好声音,讲好职教好故事,举办好60周年校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影响力和家长的满意度。

2.深化选择性课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改革学生考核评价办法,把中职课改和技工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整合到实施性教学计划中,落实教学实训比1:1。推进“五双六定”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工段评价制度完善、高工段课程体系修订、匠星人才孵化等工作。积极打造精品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提升品质教学。采取管理优化、团队强化、课改深化、实训禹化、匠星孵化等措施,促成“互联网+”架构优化,三阶五级递进教学实现学生“一生一品”发展,使学生“手里有活、肚里有货、心里有梦”。

3.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力创技能竞赛成绩新高度。落实省技工院校教学计划等的规范管理,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系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系部教学问诊机制,不断进行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一是以面向人人、技能提升为立足点,落实专业竞赛梯队建设,争取技能和文化课抽测创优,为师生各级各类(包括全国、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优秀成绩作好保障。二是加强高职高考班工作(今年本科目标28人比去年增加2人);三是引导16级高工段学生继续读高级工专业,完成学校高工阶段性规模目标即高工段人数占原班级人数的60%以上;四是争取市级省级技能竞赛6-8个一等奖,全国技能大赛2-3块金牌,力争世界技能大赛冲出浙江;五是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力争3个一等奖。

4.以安全和谐为目标,创新德育形式树品牌特色。一是创建平安校园。优化落实安全工作责任链和教职工“一岗四责全员育人”,重点是加大监防系统建设。加强常规管理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设系部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关注特殊问题学生。二是加强共青团及学生会干部、住管会干部、志愿者队伍建设,使志愿服务科学化、项目化、网络化。三是进一步重视体艺卫工作,加强对体艺卫等特色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好春季达标运动会,抓好“两操”,重视和加强学校课外文体活动,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竞技水平,体育比赛力争市直前列。加强卫生教育、垃圾分类教育和管理工作。四是创新德育形式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德育管理实效,使“五育联动”活动化; “四心”教育常态化;文明风采比赛常规化;德育安全教育个性化生活化;礼仪教育德育品牌特色化。进一步加强新疆班管理。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续以民族团结教育、感恩教育为抓手,探索“五育联动”德育机制在新疆内职班工作中的实施。二要完善新疆学部的规章制度。提高预警意识,优化管理模式,确保新疆内职学生安全和稳定。三要继续探索新疆学部教育教学管理机制,通过班主任微论坛、新疆学部主任与系主任秘书例会制度、青春期教育、疾病预防讲座等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会风,提高内职班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质量。

(三)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协同创新未雨绸缪共赢未来

1.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双主体在教学实习中的无缝对接。一是开展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争创省级标杆。2018年争取校企合作签约单位达120家以上。二是以“五双六定”为目标,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将职业教育、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整合,研发符合企业需求和职业教育规律的地方特色教材,建设校本教材精品课程。三是创设现代学徒制管理机构,制定“关于绍兴市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相关细则”,管理职能进行合理分解与整合,校内相关处室部门(实习就业指导处、德育安保处、教务招生办及各系部教学副主任等)协同管理,实施有效考核。四是加强实习生安全和质量管理,加强与优秀毕业生的联系沟通,重点做好2018应届毕业生省教科院毕业生调查与质量跟踪工作;做好毕业生、新生等相关学籍管理工作,确保准确无误。

2.建开放实训基地,做好专业调整及新专业开发工作。

完善现代餐旅服务实训基地和文化创意类专业实训基地,全面实行7S管理。一是以顶岗实习基地为载体,建设一支由企业技术人员构成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二是结合顶岗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师深入合作企业一线兼职,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研发。三是在一系列校企合作系部实训常规化管理中完成新专业调研及开设申报工作,根据本市当前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和学校近三年发展规划,逐步适度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本学期要完成护理等5个新专业调研和开设申报工作,完成新增申报5个高级工专业(工业产品设计等)和1个技师专业(电气技术应用)。2018年计划招生1200名。

3.创新培训工作,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一是推进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质量,稳定远程教育规模,打造高端留学品牌。二是做精技能培训品牌2018年上半年争取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为400人,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总量为4000人次以上。使2018全年培训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为800人,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总量为8000人次。三是承办好本系统教工及本校学生的常规性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及考证考务工作。举办10期职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现600人次的培训量(其中90学时培训占20%)完成市教育局培训目标;积极开展高层次多样化社会培训项目,服务各系部做好技能考证教学;积极承办主管部门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比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扩大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开拓国际合作办学,探索中职教育国际合作模式。建立职教国际交流平台,推进与国外先进职业院校的实质性合作。一是依托教育服务公司的海外教育资源,引进境外师资,实施师资海外培训计划,加大校教师海外进修的支持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合作水平。在教师中扎实开展第二期德国先进“双元制”教学培训;二是办好中德数控高技能合作班,聘请德国专家来校为学生进行项目模块教学,积极探索建立中外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探索中职教育“走出去”的模式和经验。

5.规范后勤保障,办好有职教特色60周年校庆。一是做好基建维修审计建档工作,加强招投标管理和预算,做好发票报销工作;及时完成资金有效使用和余额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率(资金使用率目标98%)。按照上级要求做到规范操作,并做好佐证资料。修订完善采购工作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使资料内容齐全规范,程序到位;推进学院新校区建设,新疆学部选修课场地建设完工。二是借助201860年校庆契机实施校史文化、校友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等文化建设项目,着力打造“禹道匠心”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职教品牌开发、宣传与形象管理,加强与知名媒体平台合作,传递学校特色和优势,扩大知名度、美誉度,提升学校品牌价值,为下半年校庆做好全面宣传工作。三是深化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开拓工资网上查询功能,进一步开发和细化教务管理、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系统,校园OA行政管理,教学资源库,智慧校园等平台。使各平台能真正为提升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发挥作用。

            

 

                          201835

分享到:
【打印正文】